索引號: | 11330600002577014T/2021-217141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發布機構: | 市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1-09-06 |
主題分類: | 綜合類 | 發文字號: | 紹政辦發〔2021〕23號 |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單位:
《紹興市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2021—2023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紹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9月3日
紹興市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2021—2023年)
為進一步推動小微企業健康成長、高質量發展,根據《浙江省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2021—2023年)》(浙政辦發〔2021〕21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在上一輪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基礎上,制定本計劃。
一、主要目標
(一)主體規模穩步擴大。到2023年底,全市累計新增小微企業55000家以上,其中數字經濟、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和文化等八大萬億產業小微企業12000家以上。市縣兩級小微企業培育庫入庫企業數分別達到4500家、13500家,力爭省級培育庫入庫企業達到1500家。(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二)質量效益持續提升。到2023年底,全市累計新增規下工業小微企業升規上1500家以上,規下工業小微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5 %以上。(牽頭單位:市經信局)累計新增規下服務業小微企業升規上200家。(牽頭單位:市發改委)累計新增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化小微企業100家、信用管理示范小微企業10家、省AAA級“守合同重信用”小微企業10家、AA級“守合同重信用”小微企業20家。(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支持優質小微企業在“新三板”、浙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牽頭單位:市金融辦)
(三)創新活力顯著增強。到2023年底,全市累計新增科技型小微企業1500家??萍夹托∥⑵髽I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不低于2.5%,科研人員占職工總數比例不低于10%。(牽頭單位:市科技局)每年新增知識產權貫標企業20家以上。(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四)外貿拓展勢頭不減。實施外貿主體培育工程,進一步壯大外貿主體隊伍,激發開拓國際市場積極性,著力培育外貿小微企業,支持規?;l展,挖掘出口新增長點,確保年度新增有外貿實績企業165家。(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五)資源供給更加充分
1.金融支持供給。到2023年底,全市新增小微企業貸款1200億元,累計發放小微企業信用貸款1000億元。累計新增小微企業首貸戶2萬戶,累計對小微企業首貸戶發放貸款600億元。(牽頭單位:人行紹興市中心支行)累計新增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15萬筆,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余額超500億元。實現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以下(含)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增速,有貸款余額的戶數保持增長,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牽頭單位:紹興銀保監分局)
2.科技服務供給。每年向小微企業開放科研設施與儀器1500臺次以上。(牽頭單位:市科技局)每年開放實驗室服務1600批次以上,提供“浙里檢”服務3000單次以上,每年開展小微企業計量服務、測量管理體系免費培訓、商業秘密保護培訓。(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3.人才引培供給。根據產業發展實際和人才緊缺情況,加大引才聚才工作力度,實施“金藍領”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牽頭單位:市人力社保局)引導小微企業勞動者提升職業技能,累計培訓小微企業勞動者3萬人次以上。(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4.發展空間供給。到2023年底,全市小微企業園總量超過140個,總建筑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牽頭單位:市經信局)
5.扶持政策供給。圍繞“1+9”政策體系,確保小微企業可得政策應兌盡兌,政策體系更加完善、扶持力度不降。(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二、重點任務
(一)增強未來發展新動能
1.鼓勵做大做強。大力實施“雛鷹行動”,鼓勵小微企業成長為專精特新“小巨人”、隱形冠軍、單項冠軍。持續深化“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工作,支持優質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成長,鼓勵各地從稅費、財政、金融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推進小微企業培育庫建設、小微企業培育工作和典型示范樹選活動,每年開展小微企業“成長之星”、服務小微企業成長“優秀平臺”“優秀單位”系列認定活動,鼓勵各地對獲評單位給予資金獎勵和政策幫扶。開展創新型、成長型民營小微企業培育行動。積極推選領軍型、骨干型、新銳型文化和旅游企業。(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市金融辦、市工商聯、市文廣旅游局。列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2.加強自主創新。健全高新技術和科技型小微企業“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梯度培育機制,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鼓勵有條件的區、縣(市)對高新技術和科技型小微企業再按25%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標準給予獎補。圍繞服務紹興集成電路、高端生物醫藥、先進高分子材料三大“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大力推進知識產權“一件事”改革,有效激發創新活力。推進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貫標工作,支持各地建設品牌指導服務站,打造一批產業集群區域商標品牌。(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稅務局、市市場監管局)
3.加強質量管理。積極發揮全省百個質量提升產業、百個先進質量管理單位輻射作用和標準化戰略專項資金引導作用,帶動小微企業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開展對標達標活動,導入先進質量管理方法,爭創“品字標”浙江制造品牌。開展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形成一批典型示范案例。鼓勵各地對首次通過“三合一”(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管理體系認證的小微企業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加強認證結果采信。(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4.推進數字智能改造。開展智能制造提升行動,深化“互聯網+制造業”融合創新,圍繞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發展智能制造,推進5G、人工智能、物聯網在小微企業的應用,支持小微企業建設智能生產線、數字化車間。鼓勵小微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搭建小微企業和信息工程服務商對接溝通平臺,開展“上云用數賦智”服務。推進小微企業園數字化建設,提升園區數字化管理和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
(二)加強資源要素配置及供給
5.升級融資貸款服務。實施紹興市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首貸培植“春風”“春雨”行動,推廣應用“貸款碼”,以“貸款碼”為載體精準對接首貸需求,深化“4+1”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差異化細分工作。鼓勵發展訂單、倉單、存貨、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等供應鏈金融產品。支持金融機構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積極推廣“人才貸”“積分貸”“云量貸”“政采貸”等創新產品;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增量擴面,鼓勵開展知識產權金融保險業務和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落實小微企業貸款授權、授信和盡職免責“三張清單”,深入推進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逐步將政府性擔保平均費率降至1%以下。擴大小微企業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和保單融資規模,引導小微企業有效利用期貨工具滿足風險管理和穩健經營需求。推動優質小微企業通過對接資本市場,引入私募、創投資金等方式進行股權融資。(責任單位:人行紹興市中心支行、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金融辦、紹興銀保監分局)
6.推進集聚平臺建設。通過土地全域整治和盤活存量低效用地,為小微企業園區建設騰出土地空間。全面推進科創園(科技園)、文創園、電子商務園、雙創基地等各類小微企業集聚平臺建設和改造提升,深化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進一步引領帶動塊狀經濟和特色產業發展。加快落實小微企業入園條件、優惠政策和退出機制,深化星級評定和績效評價,打造一批高能級園區平臺,促進企業優勝劣汰、園區良性發展。(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文廣旅游局)
7.強化人力人才支撐。積極促進外來務工人員來紹返紹就業,全面打造“名士之鄉”,健全人才政策體系,用足用好人才新政。組織小微企業進行知識更新和職業技能提升,全面提升小微企業勞動者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大力推動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發展,積極發揮線上培訓機構作用,鼓勵開發更多適合小微企業職業培訓的課程,通過項目制等形式靈活開展培訓,提高培訓人群覆蓋和實際效果。優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簡化補貼申領程序,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信息化建設,為小微企業勞動者提供便捷的培訓服務。(責任單位:市人力社保局、市市場監管局)
8.助力拓展“雙循環”市場。立足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助力小微企業拓展市場。推動小微企業主動對接龍頭企業需求,積極融入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在生產、分配、流通等環節更好參與國內大循環,實現上下游、產供銷有效銜接。鼓勵小微企業參加境內外貿易展會,拓展“一帶一路”沿線新興市場,依托境外經貿合作區等優質海外開放平臺開展投資和貿易活動。鼓勵小微企業參加網上展會,有條件的地方可對小微企業參加網上國際性會展予以補助。落實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管理辦法,推動預留采購份額、價格評審優惠,以及首臺套、首批次和制造精品首購制度等措施落地見效。(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
(三)打造市域一流營商環境
9.優化準入退出機制。持續深化企業開辦全流程“一件事”便利化改革,推動企業設立登記、公章刻制、發票申領、銀行開戶、社保登記、公積金存繳登記全鏈條、一站式辦理。創新實施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改革,最大程度賦予企業登記注冊自主權。推動“證照分離”改革迭代升級,取消和精簡一批重復性涉企經營許可事項,繼續推進告知承諾事項增量擴面,加快實現“準入即準營”。完善企業注銷制度,深化推動吊銷未注銷企業強制注銷工作。(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工作領導小組相關成員單位)
10.加快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深入實施信用“531X”工程,加快推進信用紹興建設,進一步提升全市一體化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功能,迭代優化企業公共信用指標和評價體系,不斷完善企業公共信用產品和企業信用修復機制。建立健全對小微企業納稅信息等市場主體信用信息評價制度。全面開展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根據分類結果實施差異化監管,推進部門聯合激勵和懲戒機制建設。完善企業信用體系基礎設施,推進金融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升級,加強信用服務綜合應用。(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稅務局、市市場監管局、人行紹興市中心支行)
11.維護公平有序競爭環境。認真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強化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堅決破除行政性地方保護、行業壟斷、限制和排他性競爭,加大虛假宣傳、混淆仿冒等行為打擊力度。強化涉企收費行為監管,持續開展轉供電價格等重點領域涉企收費專項整治。組織開展專利、商標、商業秘密等領域聯合執法,深入開展商業秘密保護“十區百縣千企”建設活動。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等有關規定,依法保障小微企業平等參與政府采購活動。推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現行政執法部門全覆蓋。(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
12.加大綜合服務力度。落實“小微通”綜合服務云平臺的運行和應用,鼓勵建設個性化、特色化子項目,實現與“企業碼”融合發展;開展小微企業對接現代技術、金融、人才“三對接”服務,每年遴選一批“三對接”服務典型。深化“浙里檢”平臺建設和應用,優化檢驗檢測線上“一站式”綜合服務,常態化實施“優化計量、提質增效”等幫扶活動。加快推進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深化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實驗室、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深入推進市場主體法律顧問服務網格化全覆蓋,持續開展企業法治體檢活動。全面落實小微企業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推動稅收優惠政策實際受惠率100%;按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減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延續實施普惠金融有關稅收優惠政策。(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機制保障。各區、縣(市)政府和市級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堅決貫徹落實上級關于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決策部署,加強統籌協調,進一步確立工作機制,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落實人員和經費等計劃實施保障,切實幫助小微企業解決實際困難,促進其健康成長、高質量發展。
(二)加強工作督導。各區、縣(市)要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實踐小微企業發展促進工作新機制、新模式,主動開新篇、創新績。市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工作領導小組要發揮統籌協調、督促推進作用,逐年制定工作舉措清單、考核方案,逐季開展監督檢查,推進各項措施落地見效。
(三)加強分析研究。各級各有關部門(單位)要結合各自優勢,開展小微企業相關統計分析工作,落實小微企業發展狀況抽樣調查和監測分析,圍繞區域發展、問題導向開展小微企業專項分析,做好稅收惠企政策效果評估,完善“小升規”企業、規下工業非目錄企業、外貿小微企業統計監測及企業繳費負擔常態化監測,為及時調整優化相關政策措施、更好服務小微企業發展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決策參考。